鸿蒙电脑的生态路,可能会比手机更难走

数智前线
关注

图片

相比于手机等其他端的应用生态,扮演着生产力工具的电脑,其应用生态会比手机生态更加棘手。

文|游勇

编|周路平

鸿蒙电脑的发布,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讨论。

作为搭载原生鸿蒙的首款电脑,这款产品的推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微软对华为的Windows授权已在2025年3月底正式到期,华为推出鸿蒙版电脑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即便没有Windows的授权问题,华为的战略里也很快会这样做。在此之前,原生鸿蒙系统已经接入了华为手机、平板、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而在华为“1+8+N”的生态里,就剩下PC这一环。鸿蒙电脑的发布,意味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

不过,相比于产品形态层面的创新,生态才是决定一个操作系统成败的关键。目前,鸿蒙手机的应用生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微信在内的头部App都已经上架了鸿蒙版,近5000个长尾应用也对鸿蒙进行了适配。

据StatCounter数据显示,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中,微软的windows占了72%左右的市场,苹果macOS市占率为16%左右,这两大系统占了近90%的份额。而在国内政企市场,统信、麒麟等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已经耕耘多年。相比于手机等其他端的应用生态,扮演着生产力工具的电脑,其应用生态会比手机生态更加棘手

01

软件适配,技术已不是难题

十天前的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华为披露有300个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电脑端的适配。而在产品发布当天,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000个。

尽管华为披露的PC端的应用数量不算多,但得益于鸿蒙操作系统“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此前针对鸿蒙手机和鸿蒙平板开发的原生应用,也能快速移植到电脑端。

飞书产品经理透露,飞书鸿蒙版最早适配了手机、Pad和双折叠等三个华为的终端设备上,这三个端口加在一起的开发量,与Android端大致相当。而随着鸿蒙PC发布,飞书在原有开发的基础上,只用了7人天就实现了鸿蒙电脑版的适配,主要针对电脑端适配了回车发送消息、消息菜单小浮窗、高频操作支持右键等功能。

而西窗烛创始人瞿章才告诉数智前线,他们在三月份接到华为的消息,让他们的应用上架到鸿蒙电脑端,甚至不需要他们做任何额外的开发适配,PC和平板、手机共享一个开发包

不过,他也认为,大企业还是更青睐于给不同的终端设备,开发不同的应用包,保证每个产品之间的独立性,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也能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体验。

中望软件信创产品总监李圆双告诉数智前线,中望软件正式启动鸿蒙版的开发是在2023年底,五个月左右时间发布了鸿蒙的Beta版,当初勾选的是PC和平板二合一,两个端复用一套代码。也就是说,中望CAD的鸿蒙版现在在平板和PC端是同一个应用。

从这些厂商的适配速度就能发现,鸿蒙在手机端上架的大量原生应用,基本都可以直接或者经过简单的适配之后用到电脑端,这也将快速丰富电脑端的应用生态。余承东透露,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万个。

外界能明显感受到,鸿蒙电脑的适配速度在加快。而华为在背后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除了提供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插件,华为也会直接帮助生态伙伴搭建鸿蒙原生应用。

多位鸿蒙生态伙伴告诉数智前线,华为会在前期给鸿蒙开发者进行培训和学习认证,提供各种开发文档和工具,而后期则会有一对一的拉群沟通,甚至像美团这样的国民级应用,华为直接安排工程师驻厂开发。

即便没有覆盖到的应用,也有虚拟机的方案。

在鸿蒙电脑的应用商店里,下载量排在第一的就是Oseasy虚拟机。用户可以通过安装虚拟机来运行Windows应用。这也能看出,当前的鸿蒙电脑在原生应用上的不足,还有很多场景需要通过虚拟机等技术来实现对Windows的兼容。

不过,在电脑端用虚拟机来实现系统兼容属于是无奈之举。

虽然鸿蒙手机可以通过“卓易通”来解决软件的适配问题,因为大部分安卓应用都是用的ARM架构处理器,不会出现架构翻译带来的性能损失问题。

但电脑端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鸿蒙电脑用的是ARM架构的处理器,而大部分Windows系统的软件都是基于X86架构,这种底层平台的差异会导致性能下降。通过虚拟机去做系统兼容的体验并不好。

这种兼容模式毕竟是两套运行的系统,在交互逻辑、快捷键、文件管理等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一位曾在Windows电脑上通过虚拟机来运行Linux系统的用户告诉数智前线,虚拟机更多是临时手段,适用一些比较短期的应急需求,推动软件厂商进行跨平台原生应用的开发才是长久之计。

02

政企市场,要应对大客户的碎片化需求

虽然华为没有具体说鸿蒙电脑主打的领域,不过外界从鸿蒙电脑首款产品MateBook Pro的产品特性分析,普遍认为这一代的鸿蒙电脑主要面向政企和轻办公场景。

政企是鸿蒙电脑可以大展身手的领域,也是个规模不小的赛道。根据赛迪的数据,2023年仅在融合创新的市场上,PC整机出货量达480万台,2026年将达950万台。这个体量与华为全年的PC出货量相当。

华为PC之前就通过搭载统信、麒麟的操作系统,已经在政企市场有了很不错的成绩。有数据显示,华为在融合创新电脑的市场份额已经排在了第四,仅次于联想、中科可控和紫光。

所以,鸿蒙电脑进入这个市场会非常顺畅。有消息透露,鸿蒙电脑搭载的麒麟X90处理器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安全可靠评测,满足了进入该市场的前提条件。不过,鸿蒙电脑里搭载的HarmonyOS 5系统目前还没有通过国测的消息。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鸿蒙操作系统通过国测并不是难事。事实上,发布会当天,华为面向政企市场的鸿蒙电脑也在同一时间发布。

华为已经在加快对政企应用的鸿蒙适配。今年4月底的数字中国大会上,华为就曾透露,已有超过3000家政企单位正在开展内部办公应用的鸿蒙化工作,比如福建的闽政通、闽政务等应用用了8周时间,上线了鸿蒙版。致远互联也透露,已经在帮助很多央国企客户用上了鸿蒙版的OA系统。

图片

而鸿蒙电脑在产品体验和性能上的升级也有助于开拓局面。很多政企单位的用户对搭载国产操作系统的电脑诟病已久,用户体验并不太好,很多用户除了用单位的电脑处理必要的流程,都习惯带自己的电脑接内网进行办公。

浙江一所中专院校的老师告诉数智前线,过去学校使用的信创电脑体验并不佳,他这次专程来参加鸿蒙电脑的发布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采购数十台鸿蒙电脑用于学校办公。

不过,相比于消费级市场,政企行业的需求会非常碎片化,很多大客户都存在大量定制化需求。这个市场已经有超过2万家企业。而国内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统信、麒麟等国产桌面操作系统,适配的应用也多达数百万个。比如银河麒麟适配的应用超过了600万款,统信适配的应用接近800万个。

“一个大客户的业务系统,往往高达数百个,BS、CS架构都有,还有各种驱动。”一位国产操作系统的人士告诉数智前线,ToC市场相对还容易一些,而ToB赛道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桌面系统是苦差事”。

此前,华为PC在这一市场也是搭载了统信的操作系统。目前尚不清楚华为未来是否会继续推出搭载统信、麒麟的电脑,还是全面转向鸿蒙系统。

与统信、麒麟这些专门给终端厂商提供操作系统的企业不同,华为终端使用的鸿蒙系统是一个封闭生态,并没有开放给第三方终端设备商的计划。这也意味着,相比于统信麒麟,华为需要靠一己之力,来推动复杂的政企应用的适配。

03

市场的深度,取决于专业软件

除了面向政企的业务,市场上有声音认为,鸿蒙电脑更多面向的是轻量化办公场景。这一点从当天上台的代表厂商也能看到,WPS是办公软件,东方财富是炒股软件,万兴喵影是视频剪辑软件。这些软件都在表明,鸿蒙电脑至少在当前会更适合在轻办公和商务场景,还很难应对譬如专业设计、研发编程等使用场景。

但相比于手机,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天然更适合各种设计软件、办公软件和编程软件去使用。这也是鸿蒙电脑会面临的生态困局。

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非常繁荣,海外的知名App在国内都能找到替代品,甚至像美团、支付宝、微信这些国民级应用的体验早已不逊色于海外应用。这些应用只要想,都能在鸿蒙适配。事实也是如此,头部的App都基本已经完成了适配工作。

图片

但在很多专业领域,情况并非如此。包括Adobe等设计软件,MATLAB等编程软件,三维CAD、CAE、EDA等一系列工业软件,都是海外产品的天下,这些软件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积累和打磨,在国内已经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虽然有相应的替代品,但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越。

这些海外应用,目前看不到有为鸿蒙做适配的可能,而专业人士又非常依赖这些强大的专业软件。

鸿蒙电脑如果只是定位在轻量级办公市场,或许不用太在意这些问题。但如果希望能全量覆盖,在很多重度场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国产软件的强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工业软件为例,这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度应用,技术复杂度高,场景复杂。中望CAD的代码体量超过了500万行,系统模块数量超过300个,命令数量在600个以上,而且需要满足百万级图元的处理,二维三维模式混合渲染等专业需求。

“中望CAD鸿蒙版依托鸿蒙系统分布式架构与跨终端协同,打破设备壁垒,实现设计全流程高效无缝协作!”中望软件信创产品总监李圆双告诉数智前线,中望CAD鸿蒙版的核心功能与其他端没有差异。中望CAD鸿蒙版面向专业二三维设计用户,具备丰富的绘图功能及便捷的命令操作,涵盖了二维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绘图、编辑、标注、打印等,满足了从设计到出图再到生产的全流程应用需求。“我们不仅是国产化应用,更希望能够帮助用户实现设计效率的提升。”

数智前线了解到,中望CAD鸿蒙版中的3D模块能力增强也已经在日程表上。中望CAD 鸿蒙版计划集成中望自主开发的Overdrive几何建模内核,提供更为强大和灵活的三维建模功能,提升中望CAD鸿蒙版本在工业设计和复杂工程领域中竞争力。

“如果只是针对轻量化办公,在CAD这个全场景来说,可能看图和轻量编辑属于比较轻量的一些使用。我认为鸿蒙的这个定位,不仅局限于这个地方,如果要去增加用户的粘性,肯定是要进行全生态的覆盖。”

WPS也是国产软件突破的一个典型。无论是国内的市场份额,还是产品能力,WPS都足以和Office相媲美,而办公又是电脑非常重要的使用场景。所以,鸿蒙系统与WPS的合作一直非常紧密,不管是在信创还是消费级市场,WPS都已经全面适配了鸿蒙。

除了WPS这种办公软件,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大量的专业软件,这些软件是行业领域知识的结晶,不仅功能更加庞大,护城河也更加明显。

不难发现,鸿蒙电脑能否摆脱轻办公的束缚,服务千行百业的全场景,这不仅依赖华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产软件的努力。只有这些专业的软件足够去替代海外产品,才能最终带动国产终端操作系统在千行百业真正用起来。

       原文标题 : 鸿蒙电脑的生态路,可能会比手机更难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