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高价?“洋品牌”手机销量连跌4月!三星苹果们吃了傲慢的亏

雷科技
关注

中国产业链才是国产手机的靠山。

在中国市场,“洋品牌”手机销量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国外品牌出货量仅为304万台,同比暴跌47.4%,环比下滑幅度高达51%,并且已是连续第四个月同比销量下滑,2024年10月国外手机品牌国内销量跌幅也高达44.25%。由于其他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卖不出多少手机,该数据基本可以等同于苹果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变化。

ad8bde82-94e0-4829-ac19-ab8c461ea010.jpg

(图源:中国信通院)

曾几何时,国内手机市场被国外品牌统治,就连歌曲《我赚钱了》中都唱到“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一晃20年时间过去,国外手机品牌大多在国内销声匿迹。国内消费者为何不再青睐国外手机品牌?

 品牌败走中国,吃了傲慢的大亏

大约2014年开始,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失势。韩国手机厂商LG于2016年停止在中国发布新机,2018年2月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24年日本厂商索尼新机Xperia 1 Ⅵ未推出国行版,距离退出中国市场已然不远。

这些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原因纯粹是产品实力不行。智能手机时代,产品销量由硬件配置、系统优化和适配、价格、品牌四大因素共同决定。索尼和LG的手机系统体验接近原生,无法满足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堆料落后国内品牌的同时价格普遍昂贵。

到如今,仍活跃在国内市场的国外手机品牌只剩下三星和苹果,其中三星手机销量已沦为others,苹果销量暂时位列前五,但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galaxy-s24-ultra-highlights-color-carousel-exclusive.jpg

(图源:三星)

2012年和2013年三星手机销量曾位列国内第一,但因本土化适配不足、价格过于昂贵,随着OPPO、vivo、小米等品牌崛起,行业竞争加剧,2014年三星手机国内销量便出现了大幅下滑。2016年的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中,三星的处理激怒了国内消费者,导致口碑和品牌形象崩塌,销量快速下降,最终进入others队列。

事实上,手机硬件出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其他手机厂商也曾出现过阉割疏油层、摄像头眩光、烧WiFi等事件,混用屏幕和闪存更是频频发生,只要处理得当,不会造成过于严重的后果。然而三星先是不承认国行版Galaxy Note 7有问题,随后又强迫中国员工向经销商下跪,一副傲慢的态度,让中国消费者无法接受。

三星的傲慢是针对中国消费者,苹果的傲慢则是面向全球所有消费者。在安卓手机厂商普遍卷硬件配置,为旗舰机型配备1.5K/2K 120Hz屏幕、1英寸大底主摄、超声波指纹、超级快充等硬件的同时,苹果为强行区分产品,依然不愿为iPhone 16配备高刷屏幕,内存、闪存更是频频被网友吐槽比金子还贵。

(图源:雷科技摄制)

乔布斯时代,iPhone属于行业领导者、标准制定者。库克执掌苹果后,iPhone就出现了吃老本的迹象,每一代新机硬件配置都是常规升级,软件层面相较安卓系统也不再领先,每年WWDC大会过后或新系统上线,都会被网友嘲讽又抄袭安卓了。例如iOS 18的主屏幕自由图标排列、游戏模式、应用程序锁定等十余项功能,都有“致敬”安卓的痕迹。

现在购买iPhone一般有三大因素驱动,第一是品牌影响力,全球高端手机市场苹果依然是霸主;第二是需要苹果的生态,iPhone、Mac、iPad等设备的互通性,只有开发出了超级终端的华为能够与之媲美;第三是简单放心,无需像安卓手机一样到手后要调整大量个人习惯、隐私保护、广告追踪等方面的设置,适合小白用户或长辈。

因iPhone新机固定每年第三季度发布,当年9月到次年第一季度通常是iPhone销量的高峰期。今年同期iPhone销量不达预期,屡次降价促销,以价格换销量,除了在安卓厂商疯狂内卷的情况下iPhone竞争力下滑,其他原因还包括曾经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平分秋色的华为复苏,以及iPhone 16系列主打的Apple Intelligence迟迟未能上线。

傲慢往往意味着不思进取,行业竞争如同逆水行舟,国外手机品牌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国内品牌却争先恐后地提速。功能机时代和智能手机初期阶段,国产品牌难以与国外品牌抗衡,可如今全球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国内厂商占据三个席位,销量前十榜单中,国内厂商更是近乎霸榜。

即便是离开中国市场,依然销量成绩斐然的苹果、三星,面对这种局面也依然需要思考,该如何恢复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力。

三星苹果想翻盘,可不能再“低配高价”了

每当小雷与网友讨论三星、苹果等品牌销量下滑时,总有网友表示三星离开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手机销量第一,否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按照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机构的统计数据,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市场优质市场,外企必然削尖了脑袋也想进来。

国内销量不佳的三星,至今未放弃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坚持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先行者计划和心系天下系列手机。苹果CEO库克更是多次访问中国,仅2024年就三次到访中国,在与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面、推动Apple Intelligence之外,还强调将加深与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以求博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

(图源:苹果)

可三星和苹果的动作,未能换来中国消费者的认可。究其原因,还是产品硬实力不足,仅依靠品牌价值难以吸引大量消费者。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便在于提升产品力。

堆配置不是难题,但不是每一家手机厂商都愿意去做,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堆配置要与压缩利润空间画等号。当然,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只要价格合适,依然不缺愿意购买的消费者。说到底,提升产品竞争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堆配置、降价格,再加上一些本地化适配。

三星、苹果作为全球大厂,对品牌影响力拥有足够的自信,打心底恐怕不希望通过降低利润空间、让利消费者的方式提高销量,因而产品在配置缺乏诚意的情况下,价格却高得离谱。苹果自不用说,标准版高达5999元的起售价傲视群雄。

三星Galaxy S24 8GB+256GB版本原售价高达5499元,堪称勇气十足。OPPO、vivo、小米等国产品的标准版旗舰,存储组合通常12GB+256GB起步,起售价则集中于4000元~4500元,比三星低1000元左右。如今Galaxy S24系列官网价格最高直降1800元,但大概率难以对销量起到太多推动作用,国产品牌新一代旗舰优惠后可能比同存储规格的Galaxy S24更便宜。

QQ截图20250104171754.png

(图源:三星)

iPhone 16系列销量不达预期后,苹果迅速作出反应,先是官网价格最高优惠800,后续1月4日起,年货节期间苹果天猫旗舰店iPhone最高直降1000元,优惠力度更甚于双11。不过在小雷看来,这波降价也很难帮助苹果提升太多销量,Apple Intelligence暂时未能在中国上线,iPhone 16系列的其他配置升级幅度有限,消费者换机的意义不大。

更何况华为Mate 70系列与搭载天玑9400和骁龙8至尊版的新一批旗舰已经来袭,价格和配置更具诚意,并且纷纷打出了强行兼容苹果的杀招,积极融入苹果生态,以方便Mac、iPad用户使用。尽管苹果和三星很不情愿,但他们可能也要进一步降价,一定程度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中国手机产业链,才是国产品牌的靠山

近几年国内手机品牌纷纷出海,在欧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开疆拓土,与三星、苹果竞争。若是完全开放市场,任由全球手机厂商自由竞争,恐怕没有任何厂商能够与华米OVH等国内品牌抗衡。

考虑到供应链问题和总成本,小雷认为即便苹果和三星要与中国品牌打价格战,也未必能够取胜。中国手机品牌能够极尽可能降低手机成本,关键在于国内成熟的工业和供应链体系,但三星对于国内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极低。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统计数据显示,iPhone所需元器件中,中国大陆地区供应的硬件占比已下降至2%。

9ae0b5473d2d4e9f84a4b1a3d1d9a569.png

(图源:苹果)

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商、整合能力、系统优化和适配、智能生态的战争,没有中国大陆地区供应商提供的低成本硬件,三星和苹果手机的生产成本将高于国产手机。再加上苹果将组装厂陆续搬离中国,手机成本更加不可控,为维持利润率,三星和苹果无法如国内厂商一般打价格战。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崛起,也给三星、苹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融合了AI功能、搭载联发科天玑9000系列和高通骁龙8系SoC的国产旗舰,体验方面已不落后iPhone,起售价却低1500元~2000元,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三星败退中国市场已成定局,苹果还有挽救的希望,但从苹果的态度来看,未来市场份额大概率会被国产品牌不断蚕食。对于苹果而言,好消息在于底蕴犹在,品牌影响力非其他手机厂商可比,若能及时改变战略方向,依然有回旋的余地。

过去手机行业两大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因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被消费者淘汰,三星与苹果均属于全球手机巨头,依靠品牌影响力和相关政策,能够在欧美市场维持较高销量,但在自由竞争的中国市场,三星和苹果手机的竞争力每况愈下。唯有主动拥抱中国供应链,方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手机竞争力,从而与国产品牌打价格战。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低配高价?“洋品牌”手机销量连跌4月!三星苹果们吃了傲慢的亏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