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EO库克年内第二次访华,为重建供应链还是销量压力?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如果说iPhone15的全线降价,只是苹果在面子上放低姿态。 

那么,苹果CEO库克今年频繁访华的操作,就是全方位地拉低姿态了。 

如何维系和巩固中国市场,成为苹果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图片 

库克的门面功夫:门面、关系、供应链

在今年3月的访华行程之中,库克并未到访苹果供应链上的任何企业。 

不过,这次其选择了拜访立讯精密。 

库克对立讯精密的拜访,与苹果的头显产品Apple Vision Pro也不无关系,苹果需要确认立讯精密对此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一MR领域的尖端产品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先进工艺制程及先进材料储备。

图片

他此行的行程不同于以往的北上深,他首站定在了成都。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但并不是像北京、上海或深圳那样的一线城市。 

而且,库克不仅在成都探访了太古里苹果旗舰店,还前往了雅安,一个位于四川省的小城市,他在当地的小学进行了走访,并且宣布苹果会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2500万元。 

这一系列举动似乎意味着库克的[中国行]并非单纯的商业访问,他似乎有意强调对中国乡村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支持。 

虽然库克试图通过一系列的[门面功夫]来挽回中国消费者,但这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要在中国市场重新赢得信任,苹果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外部形象的修复。  

多方面的目的和意义:认可、维持、调整

首先,库克参加数字经济博览会,展示了苹果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对苹果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其次,库克通过对供应链和生态合作伙伴的考察,进一步巩固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统计,截止2022年结束,苹果排名前200的供应商中,有98%的原料来自中国,其中24%的原料由中国提供。 

这一数据是在疫情最为艰难的2022年实现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库克会将苹果与中国形容为共生关系。 

此次库克访问立讯,一方面是为了安抚众多中国公司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向外界传递苹果已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的信息。 

在贸易摩擦、芯片短缺等多重压力下,苹果需要保持与中国良好的关系,以维持其业绩和竞争力。 

因此,库克此次访华不仅是为了感谢和鼓励中国市场和合作伙伴,也是为了展示苹果对中国的承诺和投入。

图片 

此外,库克此次访华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苹果一直在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将部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 

然而,由于印度产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不足以及印度营商环境不佳等原因,苹果正在默默撤离印度。 

同时,印度对国产手机企业的打压也让苹果感到不安。 

因此,苹果决定暂停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暂时不将部分产品的生产转移出中国。 

综上所述,库克此次访华是对之前策略的一种纠偏。 

苹果的既要又要策略实际上是应对现实地缘政治的一种被动选择,当然也是不可持续的。 

此次访问表明苹果已经认识到与中国市场和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对于其业绩和竞争力的重要性。

图片

反方向的拉扯:担心、转移、离不开

库克早在2020年提出[风险降低计划],库克在Apple内部会议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内,Apple必须将产业链多样化,以此来分担风险。 

库克担心中国,因为苹果在中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也遭遇了一些政策和法律上的困境和风险。 

并且还有Apple内部人士指出,Apple计划将40%左右的在华产品生产线移到越南或印度等地。 

而此计划,已经开始实施,首先开始转移的便是ipad和air pods,这两款产品大约有30%的产量已经转移到了越南。 

中国创建了智能手机制造中心,几乎找不到可以复制的地方。 

因此,对于苹果而言,要想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就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制造。 

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报告显示:到2030年,苹果可能只会把大约10%的iPhone制造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 

即便是在积极采取行动的情况下,预计最多转移也不超过20%。 

如果苹果不再依赖中国供应链,将失去一套经过多年建设完成的供应链生态。

结尾:

苹果姿态一年比一年低的原因,其实还是自身内力不足,创新拉胯。 

部分资料参考:飙叔科技洞察《苹果CEO库克年内第二次访华,来中国捐款、重建供应链认错?》,时代财经APP:《一年两次到访,库克需要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仅一个月,iPhone15全系暴跌》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苹果CEO库克年内第二次访华,为重建供应链还是销量压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